切断中俄石油贸易, 美设50天大限! 中方划了红线, 强硬拒谈新筹码

  • 2025-07-24 07:23:16
  • 368

7月上旬,全球能源市场震荡信号频现。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自俄罗斯石油进口同比增长17%,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9.6%,其中60%以上以人民币结算。

与此同时,全球油价波动幅度创5年新高,OPEC+国家会议频频召开。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4年全年逆差9184亿美元,为60年来第二高。美财长贝森特一句“50天大限”,令全球市场屏息以待。

美设“50天大限”

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采访中抛出重磅消息:美方将中国采购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问题正式纳入即将启动的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

贝森特公开威胁,若俄乌冲突50天内未能停火,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100%关税,中国、印度等主要买家首当其冲。美国此举,意图极为明显——以能源议题为新筹码,试图在贸易与地缘双重压力下,重新主导全球能源和产业链格局。

美方的诉求分为两层。短期内,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作为交换,部分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长期意图则在于削弱中俄、中伊能源合作,最终为美国产能和能源出口抢占更大市场。不仅如此,贝森特还推动欧盟盟友同步行动,试图形成对华能源制裁合围。

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新秘书长吕特会谈时,直接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德国下达50天“最后通牒”,要求在此期间接受停火协议,否则美国将启动100%关税制裁。贝森特的言论随即跟进,推动欧洲采取配套措施,使得即将到来的中美谈判气氛骤然紧张。

OPEC+压力剧增

全球能源市场格局,正因美方新动作发生深刻变化。OPEC+体系本由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13国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组成,维持着全球油价产量的相对平衡。

美国意图通过制裁俄罗斯、伊朗石油出口,打破这一平衡,迫使油价剧烈波动,为自身能源出口创造条件。

印度目前日均进口俄油210万桶,占本国进口总量40%。欧盟方面,针对美国二级关税计划,已表态准备反制,以避免自身经济受到牵连。多国主权能源需求与市场利益交织,全球石油贸易链条因美国政策正面临重塑。

美国本轮操作不止能源一环。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7%,而对东盟、中东出口增长12.9%。

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下,美方对中国“产业链脱钩”进展有限,反而推动中国加速与俄罗斯、中东等能源国合作,形成以人民币为主的新型结算体系,助推“去美元化”进程。

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芯片国产替代进展明显,英伟达等美国企业为保住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游说美国政府放宽出口限制。

美国关税政策副作用逐步显现,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明确表示关税将推高产品价格,企业负担加重,国内舆论压力上升。

中方红线坚定,拒绝美方强塞新筹码

7月22日,各大媒体集中报道美方将中国采购俄伊石油纳入谈判内容。当天中方发言人回应鲜明:“中美应落实前两轮经贸磋商共识,拒绝将与俄伊石油贸易纳入谈判。”中方强调,能源合作属于正常国际贸易,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任何以能源为筹码的条件都不会被接受。

中国自俄石油进口的持续增长,既是市场需求,也是全球能源多极化趋势的体现。上半年,60%以上结算改用人民币,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全球能源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这一变化让美国在打压中国能源战略时更加被动。如果美方执意推进制裁,中方可能削减稀土出口配额反制。中国稀土加工具有全球90%的市场份额,是美方难以绕开的战略资源。

中方多次声明:落实前两轮经贸共识才是谈判基础,不接受将能源问题政治化,也不接受用新议题要挟达成协议。中美24%关税起征期即将到来,美方压力山大,但中方底线清晰、态度坚定。

7月24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重点议题之一正是美欧对华能源制裁协调。欧盟自身高通胀与能源安全压力巨大,在美国推动下被迫站队,也不得不考虑本国利益。

欧盟对美制裁政策抵触情绪日益明显。全球主要买家(中国、印度、欧盟)配合度存疑,美国想要独自承担全面对抗的高昂代价,难度巨大。

OPEC+体系的平衡被打破后,全球油价和产量极易陷入大幅震荡。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上半年全球油价波动指数同比增长22%。美国制裁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举措,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能源危机,全球市场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达近年来新高。

美国内部经济压力加剧。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9184亿美元,企业和民众反弹,倒逼政府调整谈判策略。美方对华策略在“示好”与“施压”之间徘徊,缺乏连续性与战略定力。

特朗普将关税战与9月访华挂钩,试图以大选周期为杠杆,谋求谈判优势,但中方坚持平等、互利、不接受任何政治前提。

多重博弈下的全球能源与贸易新格局

全球能源与贸易博弈的新焦点,已经远不止传统商品、科技领域。能源合作、地缘安全、供应链稳定成为新一轮谈判的主战场。

中方通过多元化能源战略和产业升级,增强了应对美方极限施压的能力。无论是“50天大限”还是贸易新筹码,中方底线始终明确——坚守自身核心利益,拒绝任何单边强制。

美方内部压力与外部阻力叠加,想要凭借能源制裁和高关税迫使中国让步,面临的现实壁垒远比预期更大。印度、欧盟等全球主要买家都有自身考量,美国单边行动很难形成合力。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下滑,对东盟、中东出口增长,全球供应链正在重塑。华为、英伟达等企业在新格局下各自寻找突围路径,全球科技主导权之争日益白热化。

OPEC+作为全球石油市场的主要稳定器,其未来走向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美国制裁若成现实,油价、产量、结算体系都将随之巨变。

人民币在能源交易中的比重提升,去美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各方角力,正推动全球贸易与能源格局向多极化、复杂化演变。

参考资料:

金融界:2025-07-22 22:02: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计划下周与中国财政部长会面